水稻移栽是構建高質量群體的起點,巴州區抓季節搶進度,強化技術指導,把握關鍵技術環節,開展水稻機械化移栽、規范化種植等現場種植示范,扎實推進水稻移栽。全區計劃種植水稻25.3萬畝(不含經開區),截至目前,已移栽24.04萬畝,完成率95%。
強化優質水稻品種應用。按照“一鄉一品”的優質稻規模種植模式,全區主推“稻香杯”獲獎的宜香優2115、川優6203、野香優2998、揚優香占、川華優320、瀘兩優晶靈、晶兩優510等優質品種的推廣應用,提升水稻效益和稻谷品質。目前,全區“稻香杯”推廣面積近15萬畝。
把握水稻移植最佳時間。堅持“搶”字當頭,在油菜、小麥收獲后抓住晴好天氣,集中機械及早進行耕翻整地,為水稻爭早搶早播栽爭取主動。區內從5月初開始適時進行水稻移栽,區農業部門派駐四個工作組,從5月10日起開始下沉一線,到鄉鎮駐點開展技術指導、督促生產,確保水稻種植技術落實到位,水稻移栽在6月5日前全面完成。
著力開展水稻生產示范。強化示范引領,推進水稻機械化、標準化種植。開展水稻直播秧示范。在大茅坪鎮、曾口鎮、鳳溪鎮、大和鄉等地開展人工直播和無人機直播秧集中示范面積2000多畝。開展水稻機插秧示范,在曾口鎮吉公村、大茅坪鎮南埡廟村、鼎山鎮觀坪村、大和鄉界牌村開展水稻機插秧集中示范面積3200余畝。
開展水稻規范化移栽示范。全區分鄉鎮落實水稻寬窄行條栽、高產示范點,集成推廣科技增糧技術,同時,著力“稻魚”“稻蝦”“稻蟹”共生推廣應用,提升生產效益。
下一步,巴州區將切實抓好水稻“一種就管”工作,根據不同品種、不同播栽方式,強化分類指導,加強因種、因天和因苗管理,科學灌溉,精確施肥,綜合防治病蟲草害,促進全區水稻生產穩步發展。